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正文
俄乌战争的蝴蝶效应
2022-03-09

  谁也不曾想到,一场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战争,结果美国和欧洲的各大商业公司却把俄罗斯给“拉黑”了。虽然媒体比较热衷于报道这种商业制裁和渲染由此带来的损失,但相比于生死存亡的战争而言,这种商业中断其实一时半会影响并不大,只不过这种行为带来的蝴蝶效应会很严重。

  就拿外企在中国的业务来说吧,90年代到2010年那会,当时的中国市场对于外企来说,简直就是天堂般的存在,可以说赚得盆满钵满。当时最优秀的毕业生除了出国深造外,就是去外企。但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我们的很多企业和政府机构就意识到这样持续下去会出大问题,应该为未来做些未雨绸缪的准备,所以就有吃螃蟹的人出现。

  马云也是那会听完王坚博士(阿里云之父)的忽悠后,就直接投了10亿元搞云计算。但说真的,其实那会整个中国估计都没有几个人会相信那玩意,据马云后来的一次采访中说,他其实也没有完全听明白,但直觉告诉他那应该是一种方向。而BAT中的另外两家则完全是在当看客,根本不看好云计算在中国的发展。中间的研发过程很痛苦,团队换了一波又一波,具体就不详述了,反正一度连王博士都没法坚持下去,内网说他是骗子。关键时刻还是马云站出来力挺,最终砸出来一个阿里云。阿里巴巴以前每年都要掏很大一笔钱给到Oracle、EMC、IBM、Cisco、惠普等美国公司,现在则完全不用了,并且还能对外提供出售,由以前的一个成本中心,变成了现在响当当的利润中心。像我们现在每个人都会用到的银行APP、12306的业务,其实也是在这个上面运行的。

  阿里云之父-王坚院士

  这件事情的成功其实给整个中国技术界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和信心,也就是说在前沿科技领域,我们其实并不比别人差,甚至还能做得更好。所以敢投钱搞研发的公司就越来越多,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也就上去了,反过来又激发了技术的更新迭代和普及,所以各行各业,包括政府都参与了进来,由以前单兵作战,变成了集团军,成果就很显著,比如高铁,从引进、到消化吸收,再到自主创新。又比如通信技术,在2G时代国内制式五花八门,3G时代的跟随,4G时代的参与、5G时代的引领。从而更加坚定了对于关键领域自主可控的决心。

  其实,随着各行各业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大伙也发现了,技术有的时候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也就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更何况以中国这种市场容量和产能,一旦突破技术障碍,价格也就白菜化。这也是为啥这几年不断有日本、韩国、甚至美国德国的企业撤离,跑到越南印度去投资建厂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在技术链上的位置被我们取代了,只能换个地方继续去享受外资待遇。当然,这个时候肯定会有人反驳,说我们国产的不稳定、品质不行、寿命短之类的话。诚然,这一点确实存在,毕竟客观规律不能违背,但一旦启动,还会停止吗?一旦迈出了第一步,还会愁第二步吗?

  回到主题,为啥我说这件事情本身不严重,但带来的效应却很严重呢?其实上段末尾那句话就已经回答了,本来我们会按部就班地来做,甚至有些领域干脆浅尝辄止就算了,毕竟也不是所有的生意都要我们自己亲自做,大家和气生财互利共赢嘛。但俄乌战争中,被你这么一拉黑,而且说中断就中断,那还了得,尤其对于我们这么一个志在全球的超大经济体,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接下来相关部门一定会重新梳理清单,各项在建的、拟规划的、预研的项目一定会大大加快进程。事实上芯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已经在做了。而一旦做成,现在还在市面上呼风唤雨的外企将面临竞争的压力,即使不至于风雨飘摇,但至少不会再这么随便制裁。

  我们能想到的,英法德日估计也会这样想。以前叫停的项目,现在可能会重新启动。现在没做好的,后面可能会加大投资。所以大家日后都不会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面,尤其是在关键领域,这就意味着市场并不会完全交给目前依然占据技术垄断的那些顶尖企业。而这对于具有超大本土市场的国内企业而言,简直就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机会,只要能同场竞技,我们的胜率只会更大。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我们足够大,所以养得起,经得起多路径的饱和式研发。就比如新能源电池吧,我们组织不同企业和科研单位,同时按照四种方向做研发,边做边观察,然后再选择一种做技术冲锋。其实这也回答了之前一位网友的提问,为什么在顶尖科技领域的竞争,越来越呈现出中美两家的现象。因为越往后的竞争,是科技“无人区”的竞争,这个段位考验的是资金、技术、人才、梯队、综合国力,中小国家往往只能押宝或者干脆玩不起。

  看到这里,应该有所明白了吧,这种拉黑一旦发生,整个科技研发的节奏就会加快,不仅会撕裂商业社会中信任的基石,更会加速科技脱钩。当然这也是对大国而言,小国都没有机会选择。

新闻搜索

覆盖全国各省会城市及海外城市的网速测试
→选择要测试的地区
→选择目标测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