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云计算 -> 正文
2019云计算开源产业大会丨信通院云大所苏越:2019云网融合发展白皮书
2019-07-04

7月3日上午,2019云计算开源产业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2019云计算开源产业大会以“计算无处不在,开源引领未来”为主题,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

下午13:30大会特设的云网融合与SD-WAN论坛活动正式开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云计算部云网融合业务主管苏越对《2019云网融合发展白皮书》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云计算部云网融合业务主管苏越

欢迎各位专家参加云网融合与SD-WAN论坛,2018年可信云大会第一次组建云网融合论坛,云网融合作为云计算热点领域,这个论坛虽然年轻,但是一定会发展很快。

我今天演讲的内容是2019年云网融合发展白皮书,这个白皮书昨天可信云大会已经发布了,可以看到白皮书的内容。

当时我们考虑白皮书最大的必要性是,云网融合作为云计算产业、云计算领域的热点,很有必要在这个领域统一概念、统一场景,帮助我们这个领域发展,帮助我们做云网融合的厂家、厂商更好做自己的产品,这是我们最大的初衷。

我们当时起名字时也在考虑叫“白皮书”还是叫“调查报告”,当时找了各位专家去讨论这个问题,最后定了叫“白皮书”,原因是什么?我们觉得调查报告是在白皮书的步骤之后才能发,白皮书更聚焦基本概念、行业或产业概述,调查报告更关注数据和聚焦点,所以起了云网融合的名。

白皮书编写背景:

1,信通院和编写专家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云网融合概念需要统一,这个概念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即便现在统一了,但在实际应用时还向不同方向的发展。

2,云网融合具体基础连接场景需要明确,在行业大发展前提下,云网产品在不断变化,包括SD-WAN、云联网、云专线产品都在云网领域内。

3、云网融合服务体系架构已经慢慢形成,基于这个架构做面向落地行业的服务。

4、云网融合发展趋势不断明朗化。

5、云网融合相关标准急需标准化。基于这些原因,我们2019年召集各位专家做了“云网融合发展白皮书”。

白皮书主要架构是五部分:

1、概念传输,发展状况概述。

2、云网融合典型应用场景。

3、针对云网融合提出它的发展特点。

4、把云网融合落地到实际行业、落地到不同行业的典型应用情况。

5、阐述云网融合新的发展趋势。这五部分共同构成了云网融合发展白皮书。

云网融合概念:

在2018年可信云大会上以及其他很多场合都在说“云网融合”这个概念,2018年云网融合是基于业务需求和技术创新并行驱动带来网络架构深刻变革,使得云和网高度协同、互为支撑、互为借鉴的一种概念模式。2019年修改两个重要的点,第一点,要保证云服务与网络的敏捷打通必须要做到,第二点,按照用户需求按照云服务不同种类按需求开放网络能力,2019年白皮书上修订了这两点。以及阐述明确的观点,云网融合是为企业上云服务的,这是在之前文章或报告没有阐述给大家的,云网融合最终是服务企业上云。

云网融合产业概述:

最重要的一点是树杈上半部分,云网融合最重要的是服务企业上云,上云过程中云和网协同能力在提升,树杈下半部分把产业和参与这个领域的玩家列出来了,基础运营商处于头部位置,这是毋庸置疑的,云网融合强调是云和网如何协同,网络作为云计算不断发展的最重要推手,它的重要性在云网融合领域不断提升。其次,运营商积累了大量的政企资源以及为政企客户服务的经验,这两点共同构成基础运营商始终处于云网融合的头部位置。

第二点,网络服务商不断切入这个市场,产生云网融合的新模式,没有云资源能不能玩云网融合?答案是只要有网就可以,有网接入其他家的公有云资源,完全可以作为云网融合的玩家参与到这个领域。

第三点,传统运营商对云网融合的重视程度也在提升,包括阿里、腾讯、金山、青云等等,它们的云网产品比较丰富,包括联网的能力、专线的能力、专线的产品,包括高互连产品,它们都在提供,但是并没有把这些产品归到云网融合大概念之下。

总结起来,第一点,SD-WAN作为云网融合新切入的选手,是比较有力的竞争者。

第二点,强调云网融合对运营商的重要性,我们觉得云网融合对运营商是战略级的调整,是重构它们新业务的契机,相当于我们把网络能力完全开放出来,基于自己的或合作商的公有云资源,云网融合重要用户入口或切入点,对运营商来说是非常好的生态机会。网络服务商的切入代表云网融合领域开放性不断扩大,玩家数量也在不断扩大。

最后一点,我们比较关注的点,由于网络的深度融合,带来了监管方面的课题,这也是我们2018年下半年、2019年重点支撑的重要任务,网络相关能力和云网融合概念不断放大以后,在相关的监管问题上我们有哪些注意,包括跨境、合规、安全都是我们要注意的问题。

云网融合使用情况:

第一个数据是企业对云网协同产品或服务的选择,云专线有人是企业选择云网融合模式以后选择云网产品最多的一个产品,其次是云间高速通道,支撑是资源池高速打通,之后看到云联网以及SD-WAN占比不断扩大、重要性不断提升。

第二个数据是企业应用云网组网方式时面临的挑战,专网或专线产品成本过高,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在云网融合领域,在成本过高问题催化之下产生了性价比、快速接入的替代方案,比如现在比较火的云网关、SD-WAN,都是性价比很高的替代方案,这根据企业自己的资质、经济条件考虑自己去选择。

第三个数据是企业选择云网融合产品的考虑因素,网络性能依然是企业选择云网融合产品时考虑最多的一个点,这个数据分为两类,一类是网络性能,包括带宽、时延、抖动都属于这个层面,二是运维,包括一站式开通和配置、业务可用性、故障恢复时间、可视化,运维已经完全作为独立方面和网络性能重要性呈现在服务里。

云网融合服务能力框架逐渐形成:这也是我们2019年工作比较重要的一个点,是在白皮书里着重强调的。2018年任务聚焦单个产品,比如云专线、云联网、SD-WAN,2019年把这些产品整合,形成这个能力框架,这个框架分为三层,最底层是云专网,我们对云专网有定义,也分两层:最底层是基于基础运营商物理电路,上层是云服务商、传统厂商搭建自己OA网络,两层网络用来接入云资源,承载不同的云服务,中间层是基于云专网向市场推出的产品,再往上是基于专网能力与承载能力以及中间层具象的云网产品去面向行业做最后落地,并且结合其他类型的服务,包括计算、存储都结合在一起,最终给用户给企业解决需求、解决痛点,提供的是一个复合型解决方案,包括教育、交通、医疗这些最后形成的都是复合型的。相当于我们包含的不仅仅是网络能力,把计算都包含进去了。

这里列举了三个基础连接场景去支撑云网融合,这是在白皮书研讨时各位专家交流得比较热烈的一个点,基础的场景到底是什么?最后我们达成共识是三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混合云场景,它提供的是云下本地计算环境与资源池互联的能力,云下计算环境包括私有云、企业数据中心、监控平台、IT系统都包含在计算环境概念之内。

第二个场景,多中心互联场景,这个我们给它局限在同一个云服务商的多中心互联,包括异地、同地不同资源池之间互联都蕴涵在这个场景之内,

第三个场景,跨云服务商的云资源池互联,这个场景是现在用得比较火热的场景,基于现在多云部署的大环境,避免企业被单一公有云服务商去锁定,我们可以选择多家服务商介入,催生跨云服务商的云资源池互联场景,三个场景共同支撑云网融合。我们提供云网融合解决方案时不单是提供一个场景,可以复合场景或多个场景结合着来。

这是云网融合发展特点,发展特点在向前走不断变化,这里列举了四点:

第一点,云网融合成为服务商差异化能力比较显著的一个体现,打造面向企业和客户的统一平台入口,比如“云网融合这个概念使用与否、使用的大或小,决定厂商或服务商企业商业角度和重点产品研发方向,差异性很大。

第二点,云网融合由简单互联向”云+网+行业“过渡,云网融合不单是提供专线产品、互联产品,这不是云网融合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落地行业,提供不同类型的云服务,提供给用户复合型解决方案。

第三点,云专网重要性不断凸显,云专网或者自己厂商网络能力的优劣以及服务能力的优劣,最终决定了云网融合的能力优劣。

第四点,SD-WAN已经成为行业新热点,2018年是SD-WAN发展元年,大厂商、小厂商都在推出自己云网融合的解决方案,小的创业厂商云网融合的方案以生存为主,大的包括阿里、腾讯、运营商提出SD-WAN解决方案是以防御为主,虽然需求不同,但是不妨碍SD-WAN成为行业的新热点。

落地行业是云网融合的最终归宿,白皮书里列举了4个行业,感谢不同厂商和专家提供的行业场景。白皮书考虑云网融合落地行业的思路是分四个步骤、四个点:第一点,探索行业属性,首先考虑到云网融合最终落地到哪个行业。第二点,落地到具体行业之后,要把这个行业拆分成不同的行业场景,包括医疗、教育、能源、工业都拆分成不同的行业场景,比如医疗拆分成四个,包括医疗内部ICT平台、医疗数据的融在备份平台、远程医疗与会议系统、医疗共享平台,最终云网融合肯定不能落地到医疗就结束了,要落地到医疗聚焦到某个医疗场景中,这个逻辑去实现云网融合的解决方案。第三点,形成云网方案,结合不同的服务提供复合型解决方案。最后,把这个解决方案拿到垂直应用场景去实践。

云网融合业务体验指标体系将逐步建立,这是白皮书中比较新颖的一个点,现在怎样衡量云网融合的优劣?带宽、时延等简单性能是否已经足够衡量厂商提供不同的云网融合解决方案的效果是否够?所以有必要建立体验指标体系,去衡量企业上云、云网融合的最终体验效果是什么样的。

体验指标的参与者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上云企业,利益相关的企业客户是最重要的,第二是运营商,提供云专线产品还有DCI高速产品,把运营商单独当作衡量体系的参与扯放到体系之内,第三是云服务提供商,为各类行业业务提供不同性能要求的云服务。我们整个体验指标体系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用户业务体验,关注两个方向,一是通用业务,通用业务是我们2018年推出的云产品、云专线互联的标准,没有落地到具体行业应用场景,给的是一个通用标准,但是2019年更加落地到行业,我们想满足一个需求或者满足一个条件,想达到一个行业一个网络或者一个场景一个网络,最终落实到不同场景、不同行业对应云网融合的体验指标是不同的,这是我们最终目的。另外一个云网融合体系的部分是运维体系,包括订购、开通、服务,是运维者比较关注的,开通事前信息咨询、信息获取时间、开通时间都是沉稳衡量体系的一个重要指标,包括事中开通体验、事后服务体验,是否7×24小时在线、出现问题多长时间恢复、可靠性、可用性都将成为云网运维体验的重要指标。

这是我们提出的一个比较新颖的,我们觉得这个概念已经形成了,就是云计算市场与网络市场逐渐进行整合。我们提出一个观点,云管和网管已经部分融合了。有的厂商在做一个平台或新概念是“云交换平台”,平台归纳聚合不同的产品,包括SD-WAN、专线、上云都聚合在其中统一管理。提供平台的服务商一定要有公有云资源吗?不一定,网络市场玩家切入这个领域带来云计算市场和网络市场逐渐进行整合。提出“云网平台生态”模式的概念,指的是依托于云无法商本身网络覆盖能力,将不同的第三方优质的公有云资源接入到自身网络之中,最终形成一种网络资源与公有云资源互相补充的合作伙伴模式,这个模式可以更好促进云网融合领域发展,把玩家阵营不断扩大。

这是列举2018年针对运营商、云服务商可信云云网融合评估与观察,首先,混合云场景成为用户需求最多的云网融合连接场景,我们看到做云专线评估厂商是最多的。第二,开放性更高的云网平台逐渐兴起,起到了承载云网产品的作用,网管与云管的作用不断融合,最终形成统一的云管与网管的平台模式。第三,SD-WAN在不断测评中发现两个问题,一是智能选路策略不完善,二是安全能力不足,成为我们现在SD-WAN服务商两点比较显著的不足。这两点不足可以看到,虽然2018年是元年,但2019年仍然认为SD-WAN这个领域在我国处于初期发展状态。

云网融合评估逐步向云平台网络能力拓展,我们想把云网融合体系不断扩大,现有的五个标准:云联网、云专线云网融合行业解决方案、对等连接、SD-WAN都想慢慢扩展,更大范围、更多场景都是我们的需求。

感谢参与云网融合发展白皮书2019年的编写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计算分公司、中国移动、鹏博士电信传媒集团、无锡华云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都给了我们很好的意见,提供了典型案例和场景。我们在行业做得比较多,在具体落实方面恰恰由编写单位和专家补充。

大家扫这个二维码可以获取白皮书。

新闻搜索

覆盖全国各省会城市及海外城市的网速测试
→选择要测试的地区
→选择目标测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