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正文
打造高校“互联网+”意识形态新格局
2019-04-15

“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话语平台,依靠信息流动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已成为重要方式,广州高校不能主动丢掉网络舆论阵地,而是要认识到在“互联网+”时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关键是赢得话语权,把握思想舆论主导权。所以必须利用“互联网+”引导思想舆论,通过意识形态的知识生产、信息传播获得影响力。只有大力推进“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在意识形态宣传上把握话语权,在舆论思潮引领上占据主导,才能切实提升广州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作为新时期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战略性任务。同时,高校也应该成为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的样板区。广州高校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对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掌控尤为重要。广州高校应自觉引领广大师生从思想上保持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引导青年学子深刻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比例高达98.6%。可见,社交网络成为现阶段资讯交换的重要场所,“互联网+”成为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媒体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革,各种新兴媒体借助网络平台蓬勃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的主导性和垄断性,成为人们尤其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毫无疑问,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师生思想文化生活的重要场域,成为影响高校师生成长成才的思想舆论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互联网建设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对高校意识形态的冲击,总结广州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的规律和模式,利用“互联网+”理念提升广州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把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与“互联网+”联系起来,开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新路径。

  “互联网+”时代下广州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态势

  一般来说,话语权由“谁来说”“说什么”“怎么说”“说得怎么样”四个方面构成,但“互联网+”影响了其基本结构,话语主体的传播权、话语主题的设置权以及话语载体的使用权成为了“互联网+”环境中话语权至关重要的节点。对于高校而言,由于“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校园媒体的空间界限,把象牙塔般的大学生活与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紧密联系起来,成为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思想舆论环境,在这种背景下,网络空间也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自然也影响了互联网比较发达的广州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基本态势。

  首先,“互联网+”时代,传播权是关键。“互联网+”时代,话语主体享有的传播权才是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的关键环节和前提,传播权的弱化实际上会消解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控制力和导向力。目前,广州高校较大程度地依赖于传统方式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对“互联网+”的认识和运用不够,导致没有较好地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因而表达出来的声音往往不够响亮。

  其次,“互联网+”时代,议题设置权是枢纽。当前广州高校意识形态的议题设置形式还比较偏向概念式,离现实生活有差距,不太容易引起共鸣。同时,网络中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还停留于“被动回应”的状态,引导和调控网络舆论的能力有待加强。当代大学生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更愿意接受接地气、贴近生活的议题。高校意识形态的议题设置权并不凸显,就很难通过提供主流价值观来影响舆论,启迪学生“想什么”以及“怎样想”,而这恰恰是“互联网+”时代话语权实现的枢纽环节。

  最后,“互联网+”时代,话语载体是基础。“互联网+”虽然带来了话语表达的大众化,但实际上技术统治和网络霸权在话语权方面仍然产生重大影响,互联网技术可以对流入互联网渠道的信息进行符合其利益和意志的二次加工,影响网络舆论走向。所以,不掌握互联网各种软件开发的核心技术,不把握互联网运作的基本规律,很难占有意识形态话语权。从这个意义上讲,广州高校在以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为手段,有针对性地以不同的方式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网络意识形态健康有序发展方面还存在进步空间。

  增强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有效性

  “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话语权平台,依靠信息流动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已成为重要方式,广州高校不能主动丢掉网络舆论阵地,而是要认识到在“互联网+”时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关键是赢得话语权,把握思想舆论主导权,所以必须利用“互联网+”引导思想舆论,通过意识形态的知识生产、信息传播获得影响力。只有大力推进“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在意识形态宣传上把握话语权,在舆论思潮引领上占据主导,才能切实提升广州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

  首先,按照“互联网+”的基本理念,从宣传、网络、新闻、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整体推进,用意识形态“连接一切”,形成合力,使之能够“自由流通”和“分享”。要用超学科的理论视野建构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文学、法学、经济学、新闻学、历史学的视域交融,进行跨界、重塑、融合,形成大格局,营造大氛围。按照“互联网思维”经营和运作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疏通意识形态话语的堵塞渠道,搜集到更多的数据,通过精妙的算法预测和塑造,提供精准的个人化意识形态话语。

  其次,增强“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有效性。意识形态的教育需要从文化生活的基础地位出发,实现教育内容的宏观叙事与学生个体生活的巧妙结合,通过微观的日常生活展现时代背景和历史哲学走向,从而有效解答学生具体困惑,回应学生个性关怀,追求“从微观上看细致,从宏观上看大气”的教育效果。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要讲得鲜活、讲得走心,既要符合当下发展、根植精神世界,更要融入现实需要、引领主流价值,受广大师生欢迎,改变传统的唯理论、教条式、预设性和控制性的形而上学话语体系,与时俱进焕发意识形态话语的时代光彩。

  再次,在牢牢守住网络阵地的同时,强化议题设置的能力和意识。不可否认,当前广州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仍然需要做大做强网络平台,通过抢占互联网阵地控制舆论走向,主动发声。但同时更要强化利用“互联网+”进行议题的设置和话题的引导,通过提升网络议题设置能力增强意识形态舆论引导能力。在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舆论掌控的焦点已由“谁来说”向“说什么”转变,因而需要对议题重要性进行排序,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主动宣传引导,整合话语载体,优化话语内容,积极对话,注重引领,通过话题将大学生吸引、聚集起来,进而增强意识形态的解释力和说服力。

  最后,畅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渠道,探寻适合广州高校意识形态特点的话语方式和载体。暨南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在这方面做出了有效探索。暨南大学基于“微时代”的信息特性和多元文化交融的教学场域,创造了“五微一体”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模式,包括利用“互联网+”多媒体开设微课,通过问题意识衔接意识形态的相关知识点,形成理论基础,然后用理论基础衔接现实问题,实现价值认同;再如引导教师和机构建立自媒体微信平台,以微信为技术手段,展开对学生实名制的舆情调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对社会时事、人生困惑等常见问题,进行议题设置和价值引导。总之,利用互联网载体,积极引导大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点,实现意识形态教育“快上眼”和“对上眼”。

  谁占领并掌控自媒体与网络空间阵地,谁就拥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与主导权。自媒体环境要求新变革,“互联网+”语境中广州高校意识形态需要重构话语权。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循序渐进且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

新闻搜索

覆盖全国各省会城市及海外城市的网速测试
→选择要测试的地区
→选择目标测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