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云计算 -> 正文
334亿美元收购红帽,IBM要做世界第一混合云提供商
2018-11-06

10月28日,IBM宣布斥资334亿美元收购开源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红帽(RedHat)。

根据收购协议,IBM将以现金方式收购红帽,每股190美元,这一价格比红帽股价116.68美元的收盘价溢价63%,红帽将成为IBM混合云分部的一个部门。

这次收购是IBM历史上金额最高的收购交易,也是美国科技史上第三大交易,仅次于戴尔、EMC在2016年的并购交易(670亿美元),以及2000年JDS Uniphase斥资410亿美元收购光学组件供应商SDL。

凡能创造历史记录的事件,内部论证过程必然相当激烈。因此,这虽是一场收购,但其意义也远超过一次普通收购,它更是两家公司,尤其是作为发起方的 IBM向新竞争格局的一次战略转型。

IBM为什么要进行云计算转型?

进入云计算时代后,由于没有第一时间抓住公有云机会,百年IT巨头IBM一度处境被动。尤其是自2012年以来,IBM曾创下连续23个季度营收下滑的记录,直到2017年第四季度其营收终于止跌,今年第一和第二季度,IBM营收均实现增长,但第三季度又恢复下跌。目前,IBM股价相比高峰期下跌近40%,基本错过美股自2009年以来的超长牛市。

2014年5月,Ginni Rometty在接掌IBM帅印两年后,发起了IBM历史上的第四次重大转型:将云计算、认知计算(以人工智能平台Watson为代表)、大数据分析、移动、安全定义为战略转型业务,区别于传统的IT服务、软件和硬件业务。

云计算是IBM转型的重心,2013年,IBM斥资20亿美元收购了公有云厂商SoftLayer,大力发展公有云业务,但时机似乎已经错过,目前来看,IBM在公有云市场已经被亚马逊AWS和微软远远抛在身后。

今年1月末,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说,应时而变、不断转型是IBM的基因,正因为如此,IBM才能成为IT行业唯一的百年老店,IBM正在进行的转型是其107年历史上最艰难的一次转型。

IBM上一次转型曾被传为佳话:1993年出任董事长兼CEO的Louis Gerstner将IBM的收入结构从硬件主导调整为服务主导。Louis Gerstner九年任期结束时,IBM收入比他上任当年增长了37%,市值增长了9.6倍,净利由亏损81亿美元转至盈利77亿美元,净利率8.96%。卸任后,Louis Gerstner出版了自传——《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Louis Gerstner时代,IBM面对的主要是内部管理挑战,当时公司面临分拆问题。Louis Gerstner否决分拆想法,改组管理流程和激励机制,革新企业文化,加大软件业务、引入服务业务,非常成功地实现了让大象跳舞。但目前这次的转型,难度之大前所未有。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全新的商业环境、多重技术变革,以及远较当年强大的竞争对手。”

业界有评价认为,从交易金额看,此次收购红帽凸显了IBM转型的决心:截止三季度财报,IBM还拥有147亿美元现金和469亿美元债务,以现金收购红帽公司,意味着IBM还要借债200亿美元,这可能意味着IBM债券的投资评级会被下调。 

为什么是混合云?

IBM董事会主席和CEO Ginni强调这次收购要达成的总体目标——世界第一混合云提供商。

这个表述,有两个含义。

第一个含义是市场语言含义。正如所有人都知道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拉玛峰,却很少人知道第二高峰是乔戈里峰和第三高峰是干城章嘉峰。对于任何玩家而言,掌握客户心智、保持市场存在感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在某一领域拥有领先者市场地位和明确的辨识度,即使这个市场地位之前需要加上一个或者两个定语,也是奏效的。

所以亚马逊可以说自己是全球最大的公有云基础平台,微软可以讲自己是从IaaS+PaaS+SaaS覆盖最完整的云服务平台。IBM在云计算领域属于后来者,尽管它通过收购Softlayer保持了公有云领域的存在感,但是和领先者的差距是明显的。但现在,IBM在云计算终于迎来了一个响亮的口号:NO.1的混合云提供平台。这对IBM来说,是一个重要胜利,对红帽也同样如此。

第二个含义则是真实的市场需求含义。混合云的市场需求是真实存在的。

革命者,都是理想者。公有云的革命者,希望这个市场的计算需求是纯粹的,希望客户将自己的基础设施都放在自己的纯云平台上。让计算真的像水和电一样流到千家万户。

理想是丰满的,但是现实有时会略显骨感。尽管云先行者们教育市场多年,也有超重量级的客户选择了完全公有云化。但是依然有众多传统客户选择了两条腿走路,一些业务在公有云上,一些业务在自己的私有云上,形成混合云架构。Gartner曾经将其定义为双态IT,比如一些新型互联网业务放在公有云上,而另一些传统关键性业务则以私有云承载。

这个选型模式固然一方面有客户不想抛弃既有IT资产的考量,也有第一段落我们探讨开源优势中,“数据重要度“和“平台信任度”的问题。很多情况下,很多大型传统企业客户,并不信任第三方平台承载其关键业务数据,或者希望保留一个自我完全可控的基础设施平台。基于此种考量,在很长一段时间,混合云架构都是很多传统客户的现实选择之一。

而所谓数字化转型就是传统企业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改造自身业务的过程。IBM和红帽正是瞄准了这个市场空间,笃定很多客户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纯粹的公有云)。在官方PPT中,IBM将其成为The second chapter of cloud unlocks value and drives growth,云化价值和驱动增长的第二篇章。

为什么是红帽?


这几乎是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如同微软如果希望延续Basic的光荣历史,将更广大的开发者拥抱入怀中,必须选择Github一样。如果IBM希望最快速的延伸触角,在混合云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红帽也是一个必然选择,我们可以从开源软件的商业化问题说起。

对于开源提供商来说,开源百般好,唯赚钱煎熬。对于客户来说,开源百般好,唯人才稀少。

在红帽之前,有无数有情怀或者借开源上车的软件公司,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折戟沙场,未能从这个市场获利。红帽成为少有的规模超过20亿美金,并正在向50亿美金迈进的开源软件公司,至顶网之前一篇报道这样分析红帽的成功因素,“红帽的成功原因:一个商业模式简单、透明,红帽一直坚持软件免费、服务收费,客户对哪些工作要付费非常清楚、放心;第二,与开源社区保持紧密联系,100%开源。”

两条原则,说起来容易,但是内涵并不简单。

服务收费,不同于软件版权收费,在软件价格为零的情况下,不能展现附加价值,就无议价空间可言。和开源社区保持联系,100%开源更是如此。在满足客户之时,如果不能将工作成果实时返回社区,就会形成技术分叉,导致独立版本无法从社区吸取养分,久而久之就成为“版本孤儿”。

从客户角度看,开源的好处是自由,坏处则是太自由。一般公司没有足够的技术人才储备,去维护一个要实时更新的开源平台;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甄别哪一个开源版本适合当前业务需求;更没有足够的能力,用开源产品组合自己的技术生态体系。

而红帽在过去的数年间,就在充当以上的角色,它利用自己的技术甄别能力和服务支撑能力,尽可能的保证了开源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又迎合了客户的稳定性和确定性。通过成为开源社区和企业应用的一座桥梁,红帽已经实现了连续60几个季度的业绩增长。

但是红帽有红帽的问题,超过20亿美金的规模,相比开源同行是壮举,与千百亿规模的传统软件巨头相比,则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面对相当广阔的数字化转型市场而言,通过IBM遍布全球的营销、服务、支撑体系放大开源的力量,是红帽的合作动因所在。

对于IBM和红帽的结合,红帽显然是卖了一个好价格,如果抛开开源这个情怀不谈,商业上红帽无疑是成功的;但IBM显然不是要通过并购来成就红帽,而是能否通过这一并购给自己带来中兴的机会。

不管成功与否,这次豪赌,IBM赌定了

从最理想的角度来看,IBM通过收购红帽大大增强了自身的云计算业务,成功实现转型,再现公司百年荣光;从一般的角度来看,IBM收购红帽弥补了自身业务的不足,使得公司业务有了新的增长点,使得公司业务得以进一步延续;而从不利的角度看,IBM非但没有发挥出开源的巨大价值,反而毁了红帽这个本来还不错的企业,自己也没有真正实现转型,继续衰落下去。 

不过,从以往的并购事件可以看出,两家公司的业务整合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并购效应甚至会在数年之后才会显现。但不管怎样,这对于IBM来说都是一次“豪赌”,为此,IBM必须从思想和行动上顺应开源和云计算的大趋势,并从中找到新的出路;否则,并购的目标就很难真正达成,成功转型的机会甚至有可能因此丧失。

相关阅读

中国移动李正茂:促进5G网络原生支持边缘计算的能力

工信部对移动边缘计算产业发展提出三点建议

中国移动成立边缘计算开放实验室,34家合作伙伴已入驻

新闻搜索

覆盖全国各省会城市及海外城市的网速测试
→选择要测试的地区
→选择目标测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