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云计算 -> 正文
云计算助力 你也可以寻找超新星
2018-05-02

观天论云表现了人们对宇宙的好奇。4月17日,天文科学家、阿里云专家及几十家媒体记者一起探访位于怀柔水库北岸、风景如画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怀柔太阳观测站,并面对面探讨了云计算如何驱动天文科研科普。

观测站为什么建在水边?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观测站为什么建在水面上,专家解释道,太阳观测站选址一般会选择高山、大气稀薄的地方,还有就是有水面的地方,像我国的昆明抚仙湖观测站

这是因为太阳的辐射很强,早上温度低,阳光一照,如果是水泥地面,温度会很快升高,形成温度梯度产生的对流,会严重影响大气成像质量。

相反有水的地方升温不会那么快,在相同热量照射到水面与照射到地面比,水面的升温会慢很多,温度梯度低、气流稳定,成像质量就会高。

怀柔太阳观测站主要用于太阳物理的基础研究,以及太阳活动对空间环境和通讯骚扰预报等应用研究,自1984年建立以来,目前观测数据大部分已上传国家天文台—阿里云天文大数据平台上。

数据“云端”向公众开放“天文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观测和数据共享能力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博导、信息与计算中心主任崔辰州自豪地表示,阿里云的海量存储、计算能力、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天文科研及科普教育工作,实现数字宇宙与大众共享的目标。

作为国内首个参与天文科研的云计算厂商,阿里云早在2016年10月就与国家天文台达成了战略合作,并展开一系列的合作项目,像虚拟天文台上线、《小学天文教学(教师用书)》出版、“天文数据挖掘”天池大赛等,为公众、选手提供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望远镜收集的真实天文数据。

“我从小就对天文很感兴趣,大学报考了航空航天专业,就是希望能够在有限的生命里探索无限的宇宙。”正如一名参赛选手所说,借助互联网新技术,近距离的接触天文数据,机器学习等让普通人圆了“宇宙梦”。

数据显示,全国天文学家有3000位左右,但是有2万多位天文爱好者通过中国虚拟天文台找到了“组织”,培育了天文领域的后备力量,拓展了爱好者的视野。特别是其中一名来自合肥的10岁小学生,借助天文台的共享数据成功发现一颗超新星,成为了全球发现超新星年龄最小的人之一。

新闻搜索

覆盖全国各省会城市及海外城市的网速测试
→选择要测试的地区
→选择目标测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