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移动互联 -> 正文
移动互联设计也离不开心理学
2016-08-22

美国行为心理学家、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心理学博士苏珊·魏因申克,研究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已达30多年。2011年,她曾推出广受欢迎的《设计师要懂心理学》一书,将心理学、行为科学、人体工程学,与工业设计、软件和网站设计、建筑设计、商品设计、信息设计等设计结合起来,阐述了设计师需要把握的心理学法则。实际上,《设计师要懂心理学》也非常适合于企业中的一般白领阅读,无论是管理和营销岗位,还是设计之外的研发、品质管理等岗位的人员,遵循规则与定律行事,将得以避免制造低级错误。

  去年,苏珊·魏因申克推出新作《设计师要懂心理学2》,主要围绕移动互联时代品类更多、要求更高的设计,引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就设计师、企业领导者、客户服务人员如何挖掘和把握心理学法则,提出了100条建议。《设计师要懂心理学2》对于目前的网站、应用程序、可穿戴设备和人工智能等应用设计开发提高设计水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设计师要懂心理学2》一书有11章,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1-4章,讲述移动互联、智能化时代的用户如何观察、思考、记忆、阅读,并阐发相应应遵循的设计原则。

  为什么用户总是喜欢带有弧形的LOGO,而不是有着奇异棱角、前卫而又现代的LOGO?书作者援引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认知神经科学专家的观点指出,棱角分明的图形在设计中会让用户感到威胁感,而在可选择的情况下,用户通常偏好弧形物体。相关的另一项法则则是,人们不仅在生活中会认为对称的脸庞、身材更美,而且对于网站、APP设计也有着同样的喜好倾向。

  用户通常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浏览网页或是手机页面时,自己的中央视觉和周边视觉在同时执行多重任务。设计师应当意识到,周边视觉通常意味着采集数量较多的图像碎片,会影响用户的潜意识,因而不能仅仅从页面是否“吸睛”(吸引用户的中央视觉)出发。

  书作者在书中也探讨了人的记忆的易变性。很多用户的生活记忆,其实也都经过反复加工,每次提取的过程中会有新记忆生成,这意味着,用户体验的表述未必总是准确的。另外,如果产品、场景设计有意强调一些元素并予以重复,则可以强化用户对于这些要素及企业、产品、品牌的认知。

  越来越多用户通过手机了解信息,对于企业来说,通过相关的APP投放广告似乎已成为大势所趋。《设计师要懂心理学2》书中援引数据分析专家的话说,APP也好,网站也好,绝大部分访客点击打开某一页面都不会选择读完,顶多读至60%的内容。而很多分享用户,往往是看到标题和正文开头就快速分享,经其分享增加的阅读数字,一般情况下也代表着未曾阅读完毕的用户选择。设计师、企业家都需要清楚的一点是,移动互联时代的用户,人们习惯略读、寻读,耐心值很低,因而相关的页面设计需要符合这方面特点。

  《设计师要懂心理学2》书中第二部分,介绍故事影响人的方式,强调设计师、设计作品也需要学会讲故事。故事而不是干巴巴的概念、图片、视频,对于用户有着更强的亲和吸引力,戏剧性的故事会通过刺激受众大脑改变所释放的化学物质,来加深某方面的特定印象。

  全书第6-11章,可以概括为第三部分,叙述人与人的互动方式、与技术的互动方式、创新、身体需要、年代、地区和性别等如何影响设计,提供了许多富有价值的建议。比如,书作者专门就开发移动应用就提出,许多设计师会想当然的认为人们主要使用一只手来操作智能手机(这种操作方式确实最为常见),但很多情况下,用户也会很自然的改为单手托起手机,另一只手的食指操作手机——发掘用户的智能手机使用习惯,对于手机产品及移动应用的设计显然意义重大。又如,书作者援引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团队的研究成果指出,如果视频设计中加入略读和寻读,就将为用户的使用创造便利,并带来更快的扩散。

新闻搜索

覆盖全国各省会城市及海外城市的网速测试
→选择要测试的地区
→选择目标测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