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移动互联 -> 正文
成败皆因app 移动互联狙击下的传统出租
2015-06-26

移动互联的理念诞生之后,遭受重大冲击的无非就是原本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只不过有些时候,传统选择了与移动互联相结合,而有些时候,传统却又表现得固步自封,对新生事物予以条件反射一样的排斥。而这当中,最明显的排斥反应,或许就在如今矛盾不断的出租车行业中。近来的出租车围堵专车事件,也将二者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推上了风口浪尖。在过去近三年的时间,是什么让打车app和传统出租车行业之间构筑了起了一道屏障?

  乘客:花了钱当然想做上帝

  打车app与传统出租车行业之间的矛盾无疑集中在客源,当然,这一矛盾也是在打车app的专车、快车、顺风车等相关服务出炉之后才随之诞生的。在打车app还只是一款单纯的“打(出租)车神器”时,你绝对看不见任何一名出租车司机跟你抱怨这个app。

  用户对于打车类app的接受程度也是潜移默化的,或者说,这类打车app都很好的把控了用户心理。如果初期就直接推出专车业务,用户对于这类的新兴业务也难免会有所顾忌。而从传统的出租车入手,既打消了用户的心理顾虑,也靠这些“正规”的出租车构筑起了用户对于app的信赖。

  尤其在打车app相互竞争的初期阶段,“砸钱”成为了打车app之间最为简单粗暴的竞争手段,而作为用户则完全是渔翁得利的状态。不断的高价返券直接将用户的打车支出降低到个位数,甚至是0,这也直接促成了打车app在打车市场的大热。这种热潮甚至不局限于年轻用户,就连中老年用户都已经形成了使用智能手机可以低价打车的概念。

  初期的砸钱行径快速为打车app聚拢了一批固定用户群,而随后的专车服务则让乘客第一次感受到了花钱做上帝的体验。在这一时刻,传统出租车司机的“服务态度问题”浮上水面,专车或许是贵,但有了更好的打车体验之后,谁还想回去那个忍气吞声花钱受气的时代呢?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分别是我在不同城市打传统出租车时遇到的事情。在丽江这样的旅游区,出租车司机虽然有着“正规”的名号,却和“黑车”一样漫天要价拒绝打表;在成都出差时,出租车司机听说目的地在机场附近便要求额外加价;而在北京,我从小到大经历或目睹过的拒载事件也不计其数,有时因为不顺路,有时因为行李多,总之出租车司机总能有他们各自的理由。除此之外,夏天拒开空调、车内不整洁等等看起来都不算什么事了。

  打车app初期的砸钱阶段,用户或许还沉浸于“占了便宜还讲究什么服务态度”的简单满足感里,但随后的专车服务则让用户惊觉原来占了便宜还一样能有更好的打车体验。普通乘客在第一时间并不会想到专车和黑车有什么区别,而是“我在使用专车券后,花费并不比普通出租车贵多少,却坐上了更好的车,收获了更好的服务”。简单来说,专车有水有充电器,司机下车帮你拿行李,上车给你开空调,按照app显示金额收费,一旦体验过这些,谁还愿意冒着酷暑在出租车里跟司机赌气抬杠?

  至于安全问题,用户能够在app内看到司机的头像、手机号、姓氏等个人信息,加之此前打车app通过传统出租车构筑的信赖,这也成为了乘客认知中专车、快车与所谓“黑车”的根本不同。当然,以专车为首的新兴服务中也仍旧存在着各种问题,监管是必须的,但打压和抵制是无意义的。

  所以打车app就这样把乘客攻略了下来,或者说乘客其实并不在意自己用的是滴滴快滴还是uber或者天天用车,只是眼前有更好的服务体验,自然不甘愿回到曾经的受气时代。

新闻搜索

覆盖全国各省会城市及海外城市的网速测试
→选择要测试的地区
→选择目标测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