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文摘 -> IT技术 -> 正文
CES中国小展商状态实录

CES2016在上周落幕,作为一个历史年龄近五十的展会,随“消费电子”这个概念不断变化,CES关注度逐年增长也在意料当中。然而“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满报道头条都是“中国厂商占据CES 1/3”、“虚拟现实元年”,可现场的盒饭袋子、挤在展台上睡觉的展商、挂着人体脉络图颇似早年间天桥买膏药的歪果仁,这样场景我们不说您还真不见得知道。
  一:展位费尚不如动批
  据看展当天不完全统计,今年CES上中国厂商占据整个参展厂商的三分之一;然而聚光灯下,明面上的数据似乎并不见得能达到这样效果,国货曝光似乎并没有实际比例来得多。这种数据和报道之间落差在哪?翻过最大的几个展馆,我们在如星罗密布的南三和南四号馆找到了答案。
  和此前在图集里看到的占地N平米巨大展台不同、和那种布置如秀场的展位也不一样,在我所处的这座展馆,CES布局和国内会展一般无二:展位之间用简单挡 板隔断、每个展位呈规整的长方形状、展位大小在4平米上下。甚为夸张的是,在一个圆形支柱旁,半圆范围内挤进了三个展位;吃到一半的盒饭,倒时差趴在桌上 睡觉的展商,这场景格外令人熟悉。
  这些厂商不少来自中国沿海,他们贩卖手机配件、流行耳 机、甚至是平衡车产品。这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一位参展CES多年“常客”。面对采访,这位展商不愿透露产品名,更不愿意拍照展示,当承诺不被 “提名”后,他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我们一般就是在香港展会和CES上露露面啦,需求一些合作机会。”盯着自己狭小展位里挤在一起的一 堆产品,他这么说到。而当我眼光落到一些看起来和Beats有些形似的耳机时,他还补充了一些事。“那些耳机是我们往年比较受欢迎的产品,但这两年大家都 做就没那么卖得好啦;我们今年其实是想试试平衡车来着,但是可能专利原因把,今年谈成的单子似乎比较少”。
  只要你找,在CES上你能看到不少这样的厂商,他们为这次展览付出展位费差不多是2000美元上下。作为对比,刚刚整体迁出北京西北二环的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里,挑头几个摊位三日租金同样在万元以上。
  亚洲人都爱手机壳
  抱着找些内地人好采访的心思,CES上我还碰到几位香港和日本人;有意思的是,他们经营范围都很相似——手机壳。这些产品或是卡通造型、或是木材+石头 制造,虽然这在淘宝随处可见,但展商们表示,以上产品在欧美市场很大,并且竞品很少。一个初来此地的香港展商表示,他们在首日展上已经拿到了不少订单,形势喜人。
  在我采访的这个空当里,就有不少外国厂商跑过来拿几张传单,盘问下价格。除了造型个性,便宜也是主要竞争力,即便在ROSS这种穷人打折店,卖剩下的手机壳也要10美元左右,而这个价格在中国制造商那几乎可以买一打。这事国内不逛淘宝的汉子不知道,老外更是全无了解。
  二:中国创造在世界上的声音
  同以上简单搬运不同,中国创造在这次CES上亦有一席之地。为了声量更大些、效果更好些,他们选择在当地开了发布会,寻找外媒拓展机会。虽然相较制造输出那类“中国制造”他们在CES看起来风光不少,但艰辛也更多。丢失睡眠和细节之处暴露的疲态,或许是最浅的那层。
  “我为这场展会发布,前前后后准备了两个多月,作为一个创业团队,办发布会这事本来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更何况办展地点还是海外”一数科技联合创始人吴海宏这么说。看着身边这个体型如墙一般的壮汉吐槽,你能一定程度上理解“创业”在某种程度上的不容易。
  “我们产品本身技术核心在微型投影、这相对以前的投影从亮度和发热上都有重大提升,这一点虽然手表产品不见得很受欢迎,但是这个技术的竞争力却很 强”,砸了两下方向盘,表达了下焦躁的情绪,他继续说“不过跟外国人沟通成本更高,你知道我这之前联系场地,媒体,一封封邮件都是查着单词写的;虽 然我们团队有英语好的,但不能是个事就得靠别人啊”最终,这次采访以停车位紧缺而告终。没错,在车里和发布会现场的几个凳子前,他们完成了此次发布会的群 访和独访。
  海外经验不足,这体现在经验储备,人员储备,资金储备三方面;如果再考虑异地作战,周边环境不熟悉、媒体沟通不顺畅等等,要想把产品从国内推到国外其实并不容易。你看他们加快语速、肢体动作夸张、两眼酸涩肿胀,就知道这条路并不好走。
  “我们之前足够低调,现在这个环境足够良好,我们有足够的准备,所以这次来虽然没有明确预期,但单纯扩大知名度和公众认知就足够了”看着对面这家公司的妹子水泼不进讲了5分钟,我喘口气,蓄杯水听她继续讲。这家叫做红茶移动的漫游技术公司在前后砍下小米和锤子这两家后,目前又有多个终端方参与合作。所以他们认为,必须赶上这波东风。
  很显然,在中国互联网+手机混合之后这块血拼之地,国内公司在技术和想 法的成熟度似乎渐渐赶超了国际水准。所以尽管这家公司险些错过正式报名时间,但仍旧在今年挤到国际聚焦点。为了抓住每一分时间做推广,我们约见访谈时间是当地晚10点半,正式采访完,拉斯维加的赌场还热闹,但是酒店时钟的时针已经走到12这个位置;他们说,还要马上赶回去准备明天上午8点几家外媒采访。
  三:中国展商的VR之旅
  没必要去刻意寻找,你能在今年展会上撞到不同的VR设备:影像设备为VR录制铺路、手机兼具VR播放、新奇产品用VR体验、CR厂商把产品拿出来展示。 火热这个东西是纸面上的形容词,非要量化,体验区排队人数可能是最佳说明;这一点,今年Oculus体验区那条人龙就是实打实的证据。不过这种火热,在国内厂商似乎更体现在内地发布会频率上。
  这件事原因不多,但除钱以外,尚有其他道理要说。我们知道,VR技术实现,需要超强的计算能力和调试优化能力;而为了研发以及良好的测试环境和研究环境,除硬件资产以外,更需要技术人才。拿资本实力这个俗物来衡量,微软、高通、HTC、索尼、Oculus背后的Facebook,无疑优势更大。为了更详细解读这件事,我们找来了3Glasse的CEO王洁,当我推开此次进行采访的房间时,包括王洁在内,三五个人正端着盒饭边吃边聊;而在三分钟前,我还在酒店门口撞见了上一波采访完他们的媒体。
  展馆这种“外热内冷”和CES一些传统有关。“按照惯例,国际大厂可以优先选取更好地理优势,面积更大的展台,这些都是不成文的规定。”所以展馆上国际品牌吸镜能力更强也有这方面原因。
  另外VR眼镜本身定位也各有不同,谷歌糊个纸框就能做VR,因为他们把优化这部分全部交给手机,而国内这样定价两三百元,靠融合一部分内容,做简单VR 体验的小公司更多,这样的产品显然仅能做没什么交互的初级体验,吸引力自然偏弱。当然,对于3Glasse、蚁视、蜂镜这种主机VR, 问题还大部分集中在第一点上——展出位置有限。
  拉斯维加斯兴起于禁酒令和禁毒令,CES的前身,是“芝加哥音乐展”;然而正如我们常说的“世事难料”,从1967年6月在纽约首次举办,到如今接近50年时间里,拉斯维加斯和CES本身产生变化之大,从出发点看完全颠覆人们想象。时间加之给科技的魅力如此之大,这也是每年CES逐渐火爆的原因之一。
  不过此次来看,CES不仅是大厂展现实力和广告的地方,更是技术创新展示的平台和小企业掘金的场所;而对于漂洋过海的中国厂商,这个机会更显得难得。近年来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这种全面的增长,如何能更好利用每年仅有这几次机会,就成了产品以外另外一个难题。只是此次会展已过,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还能不能见到这些名字?哪些技术会成为明年的头号热门,这一切我们明年再见。

文章搜索

覆盖全国各省会城市及海外城市的网速测试
→选择要测试的地区
→选择目标测试点
>> 测试点注册